“名牌”手表免費送,你只需要支付運費就可以了!遇到這樣的 “好事”,你最好別輕信。幾天前,家住三鄉(xiāng)的王斌強(化名)就收到了這樣的快遞,并為此支付了26元運費。結果發(fā)現,所謂“名牌”手表十分廉價且質量極差。調查發(fā)現,類似“付運費送禮物”的活動其實是一種騙局。騙子以各種低價劣質的產品為誘餌,讓收件人支付高額“運費”,從中牟取暴利。事實上,所謂“運費”其實就是貨款。(《南方都市報》8月19日) “騙局年年有,今年格外多”。乍一看來,披著“免費送”的外衣,實則打著“騙運費”的算盤,這一新式騙局的出現,讓不少收快遞收慣了的市民公眾毫無提防,甚至以為是哪家商家的活動贈品,而落入套中。不過,這一騙局伎倆,畢竟不難識破,只要打消“吃免費午餐”的僥幸,有了及時的曝光,類似的騙局應該不至于屢試不爽。 相比“免費送貨,騙取運費”的騙局本身,這一騙局要想玩得轉,一個最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其實是要獲知用戶的收獲地址和信息。而按理來說,這些信息本該是個人信息的范疇,即便如今快遞收發(fā)已然十分普遍,但公眾的收貨地址信息作為個人信息,顯然應當受到保護。那么,“免費送貨,騙取運費”的騙局,究竟是從怎樣的渠道獲得了公眾的個人隱私信息,恐怕比騙局本身更值得追問。事實上,相比被騙取幾十元的運費,公眾收貨地址信息的泄露,會不會引發(fā)更大的騙局甚至更嚴重的侵犯犯罪行為,更令人擔憂。 如今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個人信息已經愈益和公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相關,保護個人信息,更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共識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對于公民信息泄露問題,其實無論給予何等的重視也并不過分。 或許有人會說,信息泄露的環(huán)節(jié)實在是太多,假如所有的去查找源頭的話,顯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誠然,太多的機構和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個人信息泄露嫌疑人,但是,對于個人信息泄露的追查其實并非就束手無策,毫無辦法。因個人信息泄露而引發(fā)的騙局,其實不難順藤摸瓜地找到源頭與禍首。 假如對于所有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,都能有順藤摸瓜的不懈追究與查處的話,“個人信息泄露”問題其實完全可能得到有效制約。至于那些必須建立在非法獲得個人信息基礎上的各類騙局,面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銅墻鐵壁,自然玩不轉。
|